海洋工程

习近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3)

 

(四)坚持走绿色和平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美丽安全的海洋。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建设美丽海洋的理念融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布局中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海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军逐渐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海军实力虽然增强了,但我们绝不称霸,坚决奉行积极防御的政策,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不干涉他国内政,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海军走出去更多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海军的力量越强大,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中国海军绝不会像西方海军一样走逢强必霸的道路。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成为了指导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思想。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国际会议时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科学体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海洋方向上的一个伟大实践,是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共筑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荣的中国方案。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局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海洋的治理只能由全人类共同实现。只有以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性的战略视野看待海洋问题,坚持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海洋领域的分歧,才能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人类共同开发和治理海洋的有效路径,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蓝色家园”。

这也是我们在海洋方面上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有助于构建“理论中的中国”,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解决之前在国际上“挨骂”的问题,消除某些国家对于我们发展海军力量的误解。以前在海洋方面,我们都是在遵循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要通过倡导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拓展和深化。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时至今日,为了进一步联系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共同增进海洋福祉。”[1]“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理念,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的整合,发挥各自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地位。“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载体,高扬合作之帆,深化务实合作,必将有力促进和平与发展,给更多国家与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将有力地助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邓小平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2]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各国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合作与共享,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信,充分照顾各方的合理利益关切,有效管控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纠纷;促进各国之间的务实合作,坚决抵制海洋霸权主义,共同开发与治理,维护海洋和平。倡导世界各国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享海洋开发的成果,对于打破西方国家的海洋霸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洋的共同繁荣,改变之前不合理的海洋秩序,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指导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新的科学指南。“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助推美丽中国的建设。习近平指出:“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1]这与他之前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相呼应,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相悖,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碧海蓝天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