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中国海油海洋工程标准体系构建与发展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经历30余年发展,从对外合作开发到自营开发,从浅水到深水,标准推动了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攻克海洋工程技术难题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海洋工程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国海洋石油从最初直接使用国外标准,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标准,再逐步建立形成行业和企业标准。以“双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方针,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加快了标准化进程,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初期,伴随着对外合作途径和模式的不断探索,形势所迫,只能采取“拿来就用”的办法,直接应用国外原文标准。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开始步入高速高效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提出了首先制定自己的海洋工程标准,再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洋石油相关专业标准的指导思想。“九五”期间,确定了建立海洋工程专业标准体系的原则,开始形成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的初步战略构想,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始终保持着国内行业领先地位,为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海油工程标准建设方针与原则

标准体系是海洋工程技术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最尖端、最核心的部分(图1)。标准体系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的,其基础是技术实力。面对新的领域,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开始没有能力和资历去制定标准,从行业到企业,以采标为主体,依托标准前期研究课题和重大科研项目,把标准作为创新成果的载体,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适合国情、适合中国海油条件的标准,逐步建设海洋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图1 海洋工程技术体系金字塔

理论上,标准体系构建应开展顶层设计,遵循系统性、协调性、兼容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满足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覆盖全面、相互协调等要求[2]。中国海油海洋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有着自身特色,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成功之处在于体系建设之初便设立了“贯彻好、执行好总公司发展战略”的正确目标,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紧贴生产、紧贴管理和紧贴实际”的原则。在“三个紧贴”的基础上,为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三个优先”指导方针,即在中国海油高速高效发展阶段,随着事故的增加,有关海洋工程安全与风险控制的标准须优先制定,如海上拖航等;海洋工程涉及面很广,已经开展业务却没有标准的领域要优先制定;重要、急用的标准也要优先制定。同时中国海油提出了“三个结合”原则,即与管理规范化相结合、与信息化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海洋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符合海油实际的道路。

2 海油工程标准建设发展历程

2.1 起步阶段

与陆上与滩海油田工程所走过的标准化路程不同[3-4],海上油气田开发初期,相关海洋工程标准一片空白。由于基本全部与外方合作开发,在国外石油公司为业主、作业者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国外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否则就很难中标。对于自营油田,由于尚不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也只能直接使用国外原文标准[1],其中涉及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的标准是最主要的部分。这也使得海洋工程领域的标准在早期起步阶段就带有鲜明的市场化特色且与国际接轨,可以说海洋工程是中国海油标准化工作的拓荒者。

在“拿来就用”时期,除了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原文标准外,中国海油也主动引进急需的国外先进标准,如挪威船级社(DNV)、美国石油学会(API)、美国船级社(ABS)等标准,技术人员对海洋工程领域的标准情况有了更多了解。随着自营油田开发工作量的增加,技术人员逐渐认识到,需要着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特殊海洋环境条件的工程标准体系,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运而生。1992年,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海上结构物上生产设施的推荐方法》《井下安全阀系统的设计、安装、修理和操作的推荐作法》等标准,全部等同采用国外标准,以API标准为主体。这既是海洋工程领域的第一批标准,也是海洋石油工业第一批标准,奠定了海洋工程标准体系的基础。无论是“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是随后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主要围绕工程专业,主要对国外标准采标,尚未清晰界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仍在使用的《海上结构建造的超专声检验推荐作法和超声技师资格的考试指南》等标准,就是这个时期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