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中国海油海洋工程标准体系构建与发展(2)

 

在采标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一是采标较为复杂,部分来源于API,部分来源于国外船级社和技术协会标准,不具有系统性;二是等同采用的过程中,未深入研究采标标准的适用性,未结合我国海域的环境特点,建造安装资源;三是大量采用国外标准,较少关注降本增效,未形成以标准为源头的降本意识。在此阶段,标准制定工作的重点是满足急需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需要,以行业标准为主,未顾及标准的体系性。1996年,完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体系表”,1999年又编制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与陆上的石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相比[5],同期已经形成了第三版的“石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海油工程落后了大约10年。

2.2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工程在保持国内技术领先地位的同时,标准体系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海洋工程是中国海油最主要、制修订标准数量最多的领域(图2)。中国海油参加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牵头制定了大量石油工业行业标准,占海油行业标准的一半以上。中国海油完成了海洋工程专业第一部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彰显了海洋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和引领作用。

图2 “十五”中国海油标准制修订情况

随着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改革,中国海油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公司上市重组后,1999年的标准体系表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01年,中国海油组织开展体系表的修订工作,于2002年5月形成了第二版体系表草案。第二版体系表在结构上简单明了,突出了工程等上游主体专业标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海洋工程,行业标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定位和划分仍不明确。

针对标准“行企不分”的问题,中国海油从主要作用和适用范围、服务对象和要求尺度、表现形式、覆盖的范围和数量、公开性、标准体系内容和结构等,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对比,厘清了行业标准属于市场适用标准的范畴。具体而言,行业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6]:(1)能体现中国海油参与行业市场活动的标准作用;(2)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供需双方公开;(3)目的是促进贸易、服务、资源共享、合作和交流;(4)标准的数量是有限的。这种分类和原则有利于划清各类标准的工作界面,从根本上解决了“行企不分”的问题。

2005年,中国海油将第三版企业标准体系表与标准化“十一五”实施计划相结合,再次修订完善体系表,于2006年正式发布实施。7年时间连续修订发布三版标准体系表,海洋工程标准体系初步构建成型。第三版的标准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其中海洋工程领域划分为7个专业,分别是海洋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海洋石油工艺、水下生产系统、海上结构物、海洋石油管道、海上机电仪讯、海洋石油工程经济。

“十一五”期间,围绕中国海油上产5000×104t的目标,工程专业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促进工程建设进度为目标,以甲乙方的谈判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为核心,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在规划“十一五”标准化工作时,提出重点领域与“核心标准”的概念,建立了立项审批程序,特别强调标准化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开设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定的专有通道,以保证标准的质量和水平[7]。先后开展了《边际油气田开发工程简易设施技术标准》等多项标准的前期研究,确定了标准的制定方向和内容,将集成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标准。

2.3 不断完善阶段

从“十一五”开始,标准体系不断扩展。科技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深水油气工程与重大装备技术等形成大量科技成果,经过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将成果转化为标准。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海洋工程标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图3)。

图3 采标率变化示意图

为了科学制定标准,保证标准先进有效,中国海油加强了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制定的前期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设计规范前期研究》等多个标准研究项目[8],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实施效益好的重要标准脱颖而出。技术总结、技术指南、技术手册都是海洋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200多名专家完成了500多万字、共13册的《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丛书并公开发行,总结传承了几十年积淀的海洋工程设计经验,为相关领域工作提供了权威的客观标准;“十三五”期间,建立了一套用于约束、指导海洋石油工程设计的通用标准规格书。在标准市场化探索中,海洋工程领域再次走在前头,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化组织和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标准研究组的工作,完成了中国海油的第一部团体标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