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辩证法看,秦始皇陵内水银如江河大海,是如何

 

《史记》云,秦皇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以百军卫皇陵,成江山定鼎之势,统御万世之基。


司马迁老爷子,在史记中描绘无数传奇故事,很多咋看荒唐不经,让人或似笑非笑,或瞠目结舌,犹神话一般。一般于神话而言,皆有出处,而秦皇地宫和汉武时期相隔不过百来年。

(司马迁写的史记很多都不科学)

我们无需相信书中所言那人鬼怪异之故事,但往往对先秦及秦代事迹深信不已,原因无他,越是时间线接近的历史,越值得相信。

于现在科研考据而论,秦皇陵地宫水银超标,已经在现代科学研究下得已证实,唯一缺少的不过是有力的实锤证据,那就是开启秦皇陵,获得真相而已。


因广为人知的明定陵故事那深远的破坏性影响,让中国考古界对古代帝王陵发掘工作室慎之又慎,我们只能在未来期待这实证出现。

(秦始皇地宫中的山川形势图)

那么在真实历史中,会否有如司马迁笔下的水银为江河这样壮举出现?


历史记载可能并非捕风捉影,作为史学大家的司马迁也没必要为不过百年前的记录胡编乱造。

(司马迁老爷子还是很有节操的要不也不会受刑)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小看古人智慧为好,他们于现代人而言,并没差距多少,有的也不过只是知识的积累和信息量的缺失而已。

具体到水银这个事物的出现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远。

按文献记载,水银随葬秦始皇陵并非首列,比如著名的吴王阖闾墓,就曾有水银随葬记录,那深达六尺的“水银池塘”就是这风俗明证。

那么古人为何会让水银随葬,这就值得深究。


我们都知晓的是,水银特性有防腐、不溶于水、杀菌、剧毒,他的这些特性就让爱惜自己身体的古代帝王们趋之若鹜。

(君临天下谁想腐朽)

作为掌控天下或一方权柄的帝王,因为私心和无限权利。

往往对自己的生命甚至身体非常爱惜,在他们看来,生前震慑天下之人,如果死后变黄土,于个人感官而言,确实会非常狼狈。

于是在东西方就不约而同的有了无数对尸体防腐技术的攻关研究,西方埃及著名的木乃伊就如此,于东方而言,基于对尸体的敬畏,不可能做出掏肠破肚之事,那就只能在外力上想办法,于是水银的广泛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因此无需奇怪,在帝王陵墓中随处可见的水银浸泡或护卫棺椁这样事情出现。

目的无非是防腐啊,保留尸身完整,还有就是防止盗墓事件的发生!

那么,在古代低于现在的科技条件之下,大量水银的提炼是否困难?


其实这个问题相对容易回答,看看这水银在帝王墓中广泛应用就能得知,这技术并没多少难度。

(水银如水如银)

汉代时,由淮南王刘安门客所著的一本杂家哲学作品《淮南子》中就有水银也就是汞提炼的技法于生产工艺。

《淮南子》可谓奇书,这书中还有现在一个广为流传的美食做法被记录,那就是“豆腐”。按照书中所记载这豆腐也是道家炼丹偶然发明的。

现代中国人,真该感谢这造反的淮南王啊!(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反)

那么具体到这水银如何提炼,恕我无状,作为一个文科生其实我是看不懂的,不过他和一个炼丹常见品“朱砂”有关。

按书中说法,朱砂就是水银前身,无数先贤道士们,在不断炼丹修道的过程中发现。这朱砂如加热蒸馏,就能产生液态水银,也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将朱砂加热方式就是生产水银主要方式。

按秦之后宋代《七返灵砂论》所言:“光明砂一斤抽汞可得水银十四两;白马牙砂一斤,抽汞得十二两;紫灵砂一斤,抽汞得十两。”(十六两为一斤)


就是不断验证后的水银提炼比,朱砂材料中最好的光明砂提炼水银,产出比居然高达87%,这又是一个超越现代科技的壮举,现代工艺条件下,最大提炼比也不过如此,很难想像一千年前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别看不起百家争鸣的古人)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都不是一个崇尚自然科学的国度。

而是一个经验累积,最后传道授业的国度。也因此在理论科学研究这块一直落后与西方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可是我们的先贤还是用不断的实践推据出了最科学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