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应用
1.引言
众所周知,没有绝对静止的海洋,即使是看上去风平浪静的海面,在海流、洋流的影响下,漂航的船舶还是会或快或慢地移动。而现今很多科学调查特别是海底地质调查要求已经从面到点,也就是从大范围粗略勘查到小范围甚至定点详细勘查,这种精细化、定点化作业要求超出了众多常规调查船的能力范围。为适应这些变化,越来越多的调查船开始配备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科考作业因为动力定位(以下简称DP)的精确定位,大幅度提升了取样的精度和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本人在DP和非DP调查船上都工作过很长时间,在此对于DP在科考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作简单分析,供同行参考。
2.动力定位系统基本原理
动力定位系统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对采集来的环境参数(风、浪、流),根据位置参照系统提供的位置,自动地进行计算,控制各推力器的推力大小,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合力,从而使船舶尽可能地保持在要求的位置上。DP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安全性和稳定性都能满足应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DP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位置定位系统,比如DGPS(差分GPS),普通的GPS信号是不能满足DP要求的。
3.非动力定位科学调查船的工作现状和局限性
在需要DP支持的科学调查船中,地质调查类作业船舶占绝大多数。未具备DP的地质调查船,一般利用重力柱状、箱式、拖网、温盐深(CTD)等取样器进行地质取样,这些作业普遍采用漂航方式进行。驾驶员根据水深、风流速度和方向、作业速度等因素把船停泊在作业点附近,然后完车,使船舶在漂航的过程中接近作业区域。显然,就算驾驶员的经验非常丰富,也不可能准确判断船舶漂航距离和方向,只能做到比较接近作业点位置,因此,作业精度是完全没有保证的。这样的作业方式和精度,进行海域粗查没有什么问题,精细化调查则是无法实现的。
4.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实际应用
4.1 对先进调查设备应用的支持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定点或者是小范围作业方式的先进调查设备如可视抓斗、深海浅钻、遥控无人潜水器(ROV)等被研发应用于海洋调查,这些设备只有在配备DP的调查船上使用才能安全工作并发挥最大的效用。比如深海浅钻,到达海底后将在海底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钻探作业,如果船舶不能稳定在一个位置上,可能发生牵引光缆拉翻钻机拉断钻杆的事故。其他如ROV、可视抓斗等虽然是近海底作业或者是短时间接触海底,但是需要DP提供准确位置并视情况能在小范围内移动船舶才能满足工作要求。
4.2 恶劣海况下动力定位的应用
由于科学调查船吨位相对较小,船舶容易受风浪影响。一般来说,5~6级风速时,如果船舶采用漂航方式作业,将会因较大的横摇威胁到调查取样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此外,风浪较大时海流速度一般也会比较大,导致船舶漂航速度很快,取样器的牵引钢缆必然要比平时放出很多才能到达海底,工作时间将大幅增加,而且取样器着底取样时处于倾斜状态,取样成功率则会明显降低。DP可以在6级风、1.5节流速的海况下正常工作,此时启用DP把船保持在顶风顶流方向,船舶的横摇将会大幅缩小,不仅降低了作业风险,也提升了作业效率。
5.结束语
为了契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实现深海资源探测新突破,精细化和定点作业方式将越来越多应用于地质调查工作中。因此,DP将成为地质类调查船的标配。细数最近几年新建的科学调查船, 如“东方红3号”、“海洋地质十号”、“雪龙2号”、“嘉庚号”等无一例外都配备了DP系统。可以预见,随着DP在调查船上的广泛应用,我国海洋调查能力和水平将会有质的提升。
下一篇:没有了